基本概念
美籍華裔心理學家李紹昆在其《哲學、心理、教育》一書中說“精神心理學實際上是探討如何平衡心身、物我、天人關系的一種心理科學,它與強調刺激反應,或研討潛意識心理分析,或以人性為本等傳統(tǒng)心理學不同,而將人的中心地位拉回到天然的自然界一員地位,用天道精神去指導研究這些平衡關系的心理科學,它是融合中西精神文化的一種更為先進合理而充滿生氣活力的科學”。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《易經(jīng)》,道家思想,禪宗文化等都對精神心理學產(chǎn)生了重要影響。精神心理學由人本主義發(fā)展而來,名為Transpersonal
發(fā)展
精神心理學派出現(xiàn)于六、七十年代的美國,被譽為繼“精神分析”、“行為主義”、“人本主義”后的心理學“第四勢力”。榮格是精神心理學的前驅人物,不過對其創(chuàng)建有重要意義的是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。在馬斯洛的帶頭下于1969年籌組了美國精神心理學協(xié)會(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)
美國精神治療中心第一任主任沈娥(June Singer)著有“精神三部曲”,《心靈的境界》(Boundaris of the Soul)、《雌雄論》(Androgyny)、《愛的活力》(Energies of Love)。